防紫外线伞的核心功能是阻挡紫外线,其检测以 GB/T 18830-2009《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》为唯一标准,UPF 值是判定防晒效果的关键指标。
一、UPF 值测试原理与流程
原理:UPF 值反映材料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,计算公式为 “皮肤无防护时的紫外线辐射量 / 皮肤有防护时的紫外线辐射量”,值越大,防护效果越好。
流程:
取样:从伞面不同区域(中心、边缘、接缝处)裁取 3 块 10cm×10cm 试样,去除缝线、涂层脱落部分。
预处理:若伞面有防水涂层,需先经 3 次水洗(按 GB/T 8629-2017 标准,40℃水温,常规洗涤程序),模拟日常使用后的状态。
测试:将试样放入 UV-2000F 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,在 280-400nm 波段(每 5nm 一个间隔)测量紫外线透过率,仪器自动计算 UVA(320-400nm)和 UVB(280-320nm)的平均透过率,最终得出 UPF 值。
二、检测范围
包括专业防紫外线伞(标注 “防紫外线” 或 “UPF50+”)、宣称防晒的晴雨伞、户外防晒伞等,特别关注涂层类伞(黑胶、银胶)和无涂层高密面料伞(如尼龙塔夫绸,密度≥210T)。
三、核心检测项目及要求
UPF 值与透过率
合格标准:UPF>40 且 UVA 透过率<5%;若 UPF>50.可标注 “UPF50+”,但需 3 块试样均满足,且水洗 3 次后仍保持 UPF>40.
不合格情况:单一试样 UPF<40;或 UVA 透过率≥5%;或水洗后 UPF 下降超过 20%(如从 50 降至 35)。
涂层性能(针对涂层伞)
涂层均匀性:用显微镜观察涂层厚度,偏差需≤10%(黑胶涂层常见厚度 50-80μm),避免局部过薄导致防晒效果不均。
耐候性:将试样置于紫外老化箱(340nm 波长,辐照度 0.71W/m²),照射 168 小时,涂层无起皱、脱落,UPF 值保持率≥80%。
面料本身防晒性能(无涂层伞)
纤维密度:高密面料通过纤维间隙阻挡紫外线,用织物密度镜检测,经密和纬密均需≥100 根 / 英寸(如 210T 尼龙,经密 110 根 / 英寸,纬密 100 根 / 英寸)。
透光率:用透光率仪检测,可见光透光率≤30%(透光越少,通常防晒效果越好,但需结合 UPF 值综合判定)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
误区 1:“颜色越深,防晒效果越好”—— 实际与面料密度、涂层工艺更相关,浅色高密面料(如浅蓝 190T 涤纶 + 防晒涂层)可达到 UPF50+。
误区 2:“UPF 值越高越好”——UPF>50 后,防护效果提升有限(UPF50 阻挡 98% 紫外线,UPF100 阻挡 99%),无需盲目追求过高数值。
五、百检检测优势
百检合作实验室的 UV-2000F 分析仪经国家计量院校准,测试误差≤2%,确保数据精准。支持水洗前后对比测试,为企业验证产品耐用性提供依据,检测费用包含 3 次水洗预处理,整体成本较同类机构低 15%,报告可直接用于电商平台质检备案。